告别“投资小白”,从掌握这些核心词汇开始(更新中)
投资第一课:告别“小白”,从掌握这些核心词汇开始
一份为你精心梳理的投资关键词地图,助你轻松看懂财经新闻,构建自己的投资框架。
当朋友们热议“牛市”,新闻里弹出“通货膨胀”,或者投资报告中分析“市盈率”时,你是否感到一丝迷茫,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黑话”的陌生世界?
别担心,这几乎是每个投资新手都会遇到的情况。投资,首先是一场认知升级的游戏,而掌握它的语言,就是你拿到入场券的第一步。
这篇文章为你绘制了一张详尽的“投资关键词地图”。它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术语分门别类,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你解读。掌握它们,你将能自信地阅读财经资讯,理解市场动态,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决策体系。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这场寻宝之旅吧!
基础概念 (The Bedrock)
这里是投资世界的地基。理解它们,后面的一切才会变得有意义。
资产 (Asset):
简单说,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股票、债券、房产。
无交易对手风险资产:
- 无交易对手风险资产(Counterparty Risk-Free Assets)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不会因交易对手违约而遭受损失的资产。这类资产的核心特征是交易过程中不依赖对手方的信用状况,从而消除了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行义务的风险)。
- 例如:法定现金、黄金等实物资产、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国债类工具和智能合约驱动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
风险 (Risk):
投资亏损的可能性。请牢记: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反之亦然。
交易对手方风险 (Counterparty Risk) :
又称交易方风险或对手方信用风险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CCR),是指在金融交易中,与您进行交易的另一方(即“交易对手”)在合约最终结算完成前违约,导致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回报 (Return):
投资后赚到的钱。你的目标是让回报率跑赢 通货膨胀 (Inflation),否则你的钱就在悄悄“变毛”。
流动性 (Liquidity):
一项资产变现的速度。现金的流动性最好,而一套房子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卖掉。
复利 (Compound Interest):
利滚利,时间的玫瑰。它是长期投资最迷人的地方,也是你实现财富增长的强大引擎。
正回购:
逆回购:
主要投资类别 (The Menu of Choices)
了解你的钱可以去向何方,就像在餐厅看菜单一样。
股票 (Stocks)
股票 (Stock):
购买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你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也承担其经营风险。
债券 (Bonds)
债券 (Bond):
本质是“欠条”。你借钱给政府或公司,对方承诺按时付息、到期还本。通常比股票稳健。
正回购 (Repo / Repurchase Agreement)
- 含义:指资金融入方(借钱方)将持有的证券(如国债、金融债等)“卖”给资金融出方(出钱方),并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以约定的价格(通常高于原卖出价)再把这些证券“买”回来的行为。
- 目的:正回购方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短期资金。卖出证券和未来买回证券之间的差价,就是这笔短期借款的利息。对于正回购方来说,这是融入资金的过程。
逆回购 (Reverse Repo)
- 含义:与正回购是同一笔交易的两个对立面。指资金融出方(出钱方)购买证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日期,再将这些证券“卖”还给原卖出方的行为。
- 目的:逆回购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手头的闲置资金来赚取利息。对于逆回购方来说,这是融出资金的过程,是一种短期投资。
- 正回购和逆回购关系:
- 都金融市场上常见的两种短期资金融通(借钱)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本质上是附带条件的证券买卖,可以理解为以证券为抵押品的短期贷款。
- 回购交易最常用的抵押品是债券。
- 一笔回购交易,对于融入资金的一方就是“正回购”,对于融出资金的一方就是“逆回购”。
- 例如,当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进行逆回购操作时,是央行作为出钱方(逆回购方)从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手中购买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放水”。反之,央行进行正回购操作时,则是从市场收回流动性(“抽水”)。
- 逆回购,即放水;正回购,抽水。
基金 (Funds)
基金 (Fund):
一个“超级购物篮”,里面装着一堆精心挑选的股票、债券或其他资产。
指数基金 (Index Fund) & ETF:
新手入门的绝佳选择。它们追踪整个市场的表现(如沪深300、标普500),为你实现极度分散,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管理费低廉,操作方便。
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由基金经理主动帮你选股、择时。业绩依赖于经理的能力,管理费也更高。
公募基金: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 (Hedge Fund) 是一种私人的、专业化的投资工具。它向少数高净值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即“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管理。
- 追求“绝对收益”的、由基金经理的“专业技能”驱动的、拥有“投资自由”的资本捕猎者。
期权
期权(option)
Total P/C Ol Ratio(总计的、put/call、Open Interest/未平仓合约量)
- put/call持仓量比(未平仓比例)
- Total P/C OI Ratio(总看涨/看跌期权未平仓合约比率)是一个在金融市场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指标,主要用于衡量市场情绪和可能的趋势转变。这个比率计算的是市场上所有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未平仓合约的比例。
Put/Call Ratio (PCR)
- 看跌/看涨期权比率”
- 计算方法:Put/Call Ratio=看跌期权 (Put) 的总量/看涨期权 (Call) 的总量
- 主要用作一个反向指标 (Contrarian Indicator)。
- 高 Put/Call Ratio (例如 > 1.0)
- 市场充满了悲观和恐慌 (Fear)
- 此时,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可能有限,反而是一个潜在的买入机会,预示着市场可能即将见底反弹。
- 低 Put/Call Ratio (例如 < 0.7)
- 市场充满了乐观和贪婪 (Greed)
- 市场的上涨可能已经接近尾声,是一个潜在的卖出信号,预示着市场可能即将见顶回调。
- 中性区域 (例如 0.7 ~ 1.0)
- 直接含义:看涨和看跌的力量相对均衡。
- 市场情绪:市场情绪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单边倾向。
- 但是,可以看变化的趋势
- 高 Put/Call Ratio (例如 > 1.0)
期权Gamma
- 如果说 Delta (Δ) 是期权价格的 “速度”,那么 Gamma (Γ) 就是它的 “加速度”。
- Gamma (Γ) 是一个衡量指标,它度量了当标的资产(例如股票)价格每变动1个单位时,该期权的Delta值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 Delta衡量的是:股票价格上涨1元,我的期权价格会涨多少?(速度)
- Gamma 衡量的是:股票价格上涨1元,我的期权的Delta会增加多少?(加速度)
- 比喻,把期权交易比作驾驶一辆汽车:
- 标的资产价格 (股价):前方的道路。
- 期权价格:你的汽车在道路上的位置。
- Delta (速度):你当前的车速。例如,Delta为0.5意味着股价每涨1元,你的期权价格就前进0.5元。
- Gamma (加速度):你踩油门的力度。当你踩下油门时,你的车速(Delta)会越来越快。Gamma就是衡量这个“速度变化有多快”的指标。
- 衡量风险与机会:高Gamma意味着潜在的高回报和高风险。如果你预期市场将发生剧烈的大幅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买入高Gamma的期权(通常是短期的平价期权)可能会带来巨大收益。
备兑期权:
- 备兑期权(Covered Option)是指投资者在持有标的资产(股票、期货合约等)的同时,卖出相应数量的看涨期权的策略组合。这种策略之所以称为”备兑”,是因为持有的标的资产可以作为期权行权时的履约担保。
- 备兑策略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卖出期权获得权利金收入,从而在标的资产价格不涨或小幅上涨时获得额外收益。当投资者对标的资产的短期走势持中性或略微看涨态度时,这一策略尤为有效。运作机制:
- 标的资产价格未上涨:期权买方不会行权,投资者保留标的资产并获得权利金收入
- 标的资产价格上涨至行权价以上:期权被行权,投资者需按约定价格卖出标的资产,但获得行权价与买入成本之间的差价加上权利金收入
- 标的资产价格下跌:权利金收入可以部分抵消标的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 期权备兑策略既包括卖出看涨期权,也包括卖出看跌期权,但两者的适用场景和标的持仓方向不同。
备兑看涨期权(Covered Call)
- 定义:投资者在持有多头标的资产(如股票、期货合约等)的同时,卖出看涨期权。这是最常见的备兑策略形式。
- 目的:通过权利金收入增强收益或降低持仓成本,适用于对标的资产价格持中性或小幅看涨预期的投资者。
- 风险收益特征:收益封顶(权利金+行权价与标的买入价的差额),但需承担标的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
备兑看跌期权(Covered Put)
- 定义:投资者在持有空头标的资产(如期货空头)的同时,卖出看跌期权。这一策略较少被提及,但确实属于备兑策略的范畴。
- 目的:通过权利金收入对冲空头持仓的部分风险,适用于对标的资产价格持中性或小幅看跌预期的投资者。
- 风险收益特征:最大收益为权利金+标的空头开仓价与行权价的差额,但若标的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潜在亏损可能较大。
- 关键区别与适用性
- 标的持仓方向:备兑看涨需持有多头,备兑看跌需持有空头。
- 市场预期:备兑看涨适用于震荡或温和上涨市场,备兑看跌适用于震荡或温和下跌市场。
- 保证金要求:两者均因持有标的资产而享有保证金优惠,无需额外缴纳全额保证金
“Vega”:衡量敏感度的指标
在期权交易中,有一个专门的希腊字母指标叫 Vega,它精确地衡量了期权价格对隐含波动率变化的敏感度。
- Vega的定义:隐含波动率每变动1%,期权的价格(权利金)会变动多少。
- 举例:如果一个期权的Vega是0.15,那么当隐含波动率从25%上升到26%时,这个期权的权利金大约会上涨0.15美元。
Delta 和 Vega关系
Delta (Δ):方向性风险的衡量
Delta衡量的是,当标的资产(如股票)价格变动1个单位时,期权价格(权利金)会变动多少。
- 核心作用:衡量期权对“方向”的敏感度。
- 取值范围:
- 看涨期权 (Call Option):0 到 1 之间。
- 看跌期权 (Put Option):-1 到 0 之间。
- 具体含义:
- Delta = 0.60 (看涨期权):意味着股票价格每上涨1美元,这个期权的权利金大约会上涨0.60美元。反之,股票下跌1美元,权利金下跌0.60美元。
- Delta = -0.40 (看跌期权):意味着股票价格每上涨1美元,这个期权的权利金大约会下跌0.40美元(因为看跌期权与股价反向变动)。
- 可以看作是“概率”的近似值:一个Delta为0.60的看涨期权,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它有大约60%的可能性在到期时是“价内”(即有价值的)。
- 对交易者的意义:
- 衡量方向性风险:如果你持有一个高Delta值的期权组合,说明你的持仓对市场方向非常敏感。
- 对冲:专业交易员会通过买卖标的股票来调整整个投资组合的Delta值,使其保持中性(Delta Neutral),从而剥离方向性风险,专门去交易波动率或其他因素。
Vega (ν):波动率风险的衡量
Vega衡量的是,当隐含波动率 (Implied Volatility) 变动1个百分点时,期权价格(权利金)会变动多少。
- 核心作用:衡量期权对“波动”的敏感度。
- 取值:始终为正数。因为无论看涨还是看跌期权,波动率上升都会使其价格上升。
- 具体含义:
- Vega = 0.15:意味着隐含波动率每上升1%(例如从20%上升到21%),这个期权的权利金大约会上涨0.15美元。反之,波动率下降1%,权利金下跌0.15美元。
- 对交易者的意义:
- 衡量波动率风险:如果你持有一个高Vega值的期权组合,说明你的盈利/亏损对市场情绪和波动率的变化非常敏感。
- 波动率交易:Vega是进行波动率交易的核心工具。交易员如果预期市场将变得更加动荡,就会买入高Vega的期权;如果预期市场将趋于平静,就会卖出高Vega的期权。
Delta 和 Vega的联系和对比
在期权交易中,Delta 和 Vega 是两个最核心、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指标(通常被称为“Greeks”或希腊字母)。它们同时存在,并且从不同维度描述了期权价格如何响应市场变化。
您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飞机的仪表盘:Delta告诉你飞机头的朝向(方向),而Vega告诉你飞行有多颠簸(波动)。
特征 | Delta (Δ) | Vega (ν) |
---|---|---|
衡量对象 | 标的资产价格的变化 | 隐含波动率的变化 |
回答的问题 | “如果股票价格变了,我的期权会怎样?” | “如果市场情绪(波动预期)变了,我的期权会怎样?” |
风险类型 | 方向性风险 (Directional Risk) | 波动率风险 (Volatility Risk) |
核心作用 | 判断持仓的方向性敞口,进行方向性押注或对冲 | 判断持仓对波动的敏感度,进行波动率交易 |
简单类比 | 汽车的油门(控制前进后退) | 汽车的悬挂系统(应对路面颠簸) |
在实际交易中,Delta和Vega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期权的价格变动,是其Delta效应(来自股价变动)和Vega效应(来自波动率变动)以及其他希腊字母效应(如Theta时间衰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成功的期权交易者,必须同时监控这两个指标,才能全面理解自己持仓的风险来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加密货币
详见: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 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或类货币资产。它可以被看作是传统物理货币(纸币和硬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数字货币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 电子形式:以数字化的数据形式存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易。
- 支付手段: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 价值储存:能够储存价值以备未来使用。
数字货币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如中国的数字人民币DCEP),也包括商业银行账户中的电子货币,乃至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流转的资金,在广义上都可被视为数字货币的一种形式。
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 则是数字货币的一个重要子集,其核心特征在于“加密”二字。它指的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媒介。其主要特点包括:
- 去中心化:绝大多数加密货币不依赖于任何中央机构(如银行或政府)发行和管理,而是通过一个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区块链)来维护。
- 加密技术:利用公钥和私钥等密码学技术来验证交易和保障资产安全。
- 区块链技术:交易被记录在一个公开、分布式且不可篡改的账本——区块链上。
- 典型代表:比特币(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
稳定币:
- 稳定币,也属于加密货币,在技术上与比特币等没什么区别,核心区别在于其价值主张。
- 稳定币的核心设计目标就是维持币值的稳定,克服价格波动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稳定币会将其价值与某个相对稳定的资产进行“锚定”,最常见的就是与美元保持1:1的兑换率。
- 稳定币有三种机制:
- 法币抵押型(最主流): 这是最常见和市值最大的一类。发行方每发行1个稳定币,就会在银行账户中储备1美元(或其他等值资产,如短期国债)。用户可以随时用稳定币1:1地向发行方兑换回美元。
- 典型例子: Tether (USDT), USD Coin (USDC)。
- 加密货币抵押型: 这类稳定币通过在智能合约中超额抵押其他加密资产(如以太坊)来发行。例如,用户需要抵押价值150美元的以太坊,才能借出100个与美元锚定的稳定币,通过超额抵押来缓冲抵押品的价格波动风险。
- 典型例子: Dai (DAI)。
- 算法型: 这类稳定币不依赖任何直接的抵押物,而是通过一套复杂的智能合约算法,根据市场需求自动调节代币的供应量,从而使其价格维持在1美元附近。这种模式风险较高。
- 法币抵押型(最主流): 这是最常见和市值最大的一类。发行方每发行1个稳定币,就会在银行账户中储备1美元(或其他等值资产,如短期国债)。用户可以随时用稳定币1:1地向发行方兑换回美元。
其他衍生品 (Derivatives)
大宗商品 (Commodities):
黄金、石油等。它们是抵御通胀的工具,但价格波动也很大。
市场核心概念 (Understanding the Playground)
这些词汇帮助你判断当前市场的“天气”。
牛市 (Bull Market) & 熊市 (Bear Market):
形象地描述了市场的整体上涨(牛角向上)和下跌(熊掌向下)趋势。
指数 (Index):
市场的“温度计”,如上证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反映了特定市场板块的整体表现。
市值 (Market Cap):
一家上市公司的“身价”(股价 × 总股本
)。我们常听到的“大盘股”、“小盘股”就是按市值划分的。
波动率/波动性 (Volatility):
在金融投资领域,波动率 (Volatility) 是一个核心概念,它衡量的是一项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外汇或整个市场)价格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动幅度或不确定性程度。
简单来说,您可以将波动率理解为资产价格的“活跃”或“稳定”程度。
1)核心含义
- 衡量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
- 高波动率:意味着资产价格在短期内可能会发生剧烈且快速的变动,可能大涨也可能大跌。例如,一只股票的价格今天可能上涨10%,明天又下跌8%。
- 低波动率:意味着资产价格相对稳定,价格变动平缓,不会出现剧烈的起伏。
- 风险的关键指标
- 在投资中,波动率通常被视为风险的直接体现。波动率越高的资产,其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就越大,投资风险也越高。
- 然而,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潜在回报(或高潜在亏损)。正是因为价格波动剧烈,投资者才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相反,低波动率的资产(如政府债券)风险较低,但通常预期回报也较低。
2)如何衡量波动率?
从统计学上看,波动率最常见的衡量指标是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它计算的是资产在一段时间内每日(或每周、每月)收益率与其平均收益率的偏离程度。
- 计算方式:通过分析资产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数据,计算出其回报率的标准差。这个值通常会进行“年化”处理,以便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公平比较。
- 举例:假设A股票的年化波动率是40%,B股票是15%。这表示A股票的价格波动远比B股票剧烈,投资A股票的风险和潜在回报都更高。
4)主要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投资者主要关注两种波动率:
- 历史波动率 (Historical Volatility, HV)
- 定义:根据资产过去一段时间的价格数据计算得出的波动率。
- 作用:它告诉我们这只资产在过去表现如何,是“活泼”还是“稳重”。投资者用它来评估资产的风险特性,并作为预测未来的参考。
- 隐含波动率 (Implied Volatility, IV)
- 定义:这不是通过历史价格计算的,而是从金融衍生品(主要是期权)的市场价格中反推出来的。
- 作用:它代表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和看法。如果隐含波动率很高,说明市场普遍认为该资产未来将有剧烈波动(例如,在公司发布财报或重大政策出台前)。
- 著名的“恐慌指数”VIX 就是衡量美国S&P 500指数未来30天隐含波动率的指标。当VIX指数飙升,通常意味着市场预期未来将出现大的动荡,市场情绪偏向恐慌。
5)总结:波动率对投资者的意义
特征 | 高波动率 | 低波动率 |
---|---|---|
价格变动 | 剧烈、快速、幅度大 | 平缓、稳定、幅度小 |
风险水平 | 高 | 低 |
潜在回报/亏损 | 高 | 低 |
适合的投资者 | 风险承受能力强、追求短期高回报的交易者 | 风险规避型、寻求长期稳定增值的投资者 |
常见资产类别 | 成长股、科技股、加密货币、新兴市场股票 | 蓝筹股、公用事业股、政府债券、高信用评级公司债 |
理解波动率,可以帮助您:
- 评估投资风险:选择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
- 资产配置:通过组合不同波动率的资产(如股票和债券),来分散和管理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
- 寻找交易机会:对于一些高级交易者,波动率本身就是可以交易的对象,他们可以通过期权等工具对波动率的上升或下降进行投资。
期权和波动率的关系
波动率是决定期权价格(权利金)的最重要因素,
- 波动率越高,期权的价值就越大,权利金也就越贵。
- 反之亦然
期权价格反过来又揭示了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
这就要提到我们上一轮讨论过的隐含波动率 (Implied Volatility, IV)。
- 隐含波动率是从期权价格中“反推”出来的。
- 我们可以将期权的当前市场价格、股票现价、行权价、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等已知变量代入一个期权定价模型(最著名的是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 在这个公式中,唯一未知的变量就是波动率。通过反向计算,我们就能得出一个能让公式成立的波动率数值——这个数值就是隐含波动率。
因此,隐含波动率代表了当前期权市场所有参与者对于标的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波动率的“集体共识”或“共同预期”。
- 如果一个期权的交易价格非常高,它就隐含了市场认为未来波动会很剧烈。
- 如果期权价格很便宜,它就隐含了市场认为未来会风平浪静。
这就是为什么**“恐慌指数”VIX**如此重要,因为它就是通过S&P 500指数的期权价格计算出来的隐含波动率,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大盘波动的预期。
已实现波动率 (Realized Volatility, RV):历史价格的真实记录
已实现波动率是对特定时期内资产价格实际波动的度量,其计算基于历史价格数据,反映了过去真实发生的价格变动情况。
计算方法:
已实现波动率的核心思想是利用高频数据来更精确地捕捉价格的连续变化。其计算步骤如下:
确定时间区间和频率: 首先,选定一个要计算波动率的时间区间,例如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然后,在这个区间内以更高的频率(如每分钟、每5分钟或每小时)采集资产的对数价格。
计算高频对数收益率: 在选定的高频时间间隔内,计算每个小时间段的对数收益率。其公式为:
其中,Pt,i 是在t时刻第i个高频时间点的价格。
求和平方收益率: 将计算出的所有高频对数收益率进行平方后求和。日度已实现方差(Realized Variance)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是在一天内观测到的高频收益率的次数。
年化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通常会将计算出的已实现波动率进行年化。年化已实现波动率的计算公式为:

例如,如果使用的是日度已实现方差,则乘以一年的交易日数(通常为252天)再开方。
举例来说,要计算某股票一天的已实现波动率,可以获取该股票当天的每分钟价格数据,计算出每分钟的对数收益率,然后将这些分钟收益率的平方加总,最后将结果年化。
核心特点:
- 历史性: 完全基于历史数据,是“向后看”的指标。
- 无模型假设: 计算过程不依赖于任何复杂的金融模型。
- 数据驱动: 数据的频率越高,对真实波动率的估计越精确。
隐含波动率 (Implied Volatility, IV):期权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隐含波动率并非直接根据历史价格计算得出,而是通过期权的市场价格“反向推算”出来的。它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性的预期和看法,是“向前看”的指标。
计算方法:
隐含波动率的计算离不开期权定价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在给定一组参数的情况下,欧式期权的理论价格。这些参数包括:
- 期权的市场价格 (Option Price)
- 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 (Underlying Asset Price)
- 期权的行权价格 (Strike Price)
- 到期时间 (Time to Expiration)
- 无风险利率 (Risk-Free Interest Rate)
- 波动率 (Volatility)
在这些参数中,除了波动率之外,其他所有参数都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观测到。隐含波动率的计算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求解方程的过程:
将所有已知的市场参数代入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中,然后通过迭代计算(通常使用牛顿法等数值方法),找到一个特定的波动率数值,使得该公式计算出的期权理论价格等于其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个被“反推”出来的波动率就是隐含波动率。
换言之,隐含波动率是使以下等式成立的 σimplied:
其中,Cmarket 是期权的市场价格,CBS(…) 是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定价函数。
隐含波动率指数 (VIX):
在实践中,投资者通常会参考隐含波动率指数,例如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发布的VIX指数。这类指数并非基于单一期权,而是通过加权计算一篮子不同行权价和到期日的标普500指数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从而提供对整个市场未来30天波动率的预期。这种计算方法更为复杂,旨在提供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市场情绪指标,通常被称为“恐慌指数”。
核心特点:
- 前瞻性: 反映市场对未来的波动预期,是“向前看”的指标。
- 模型依赖: 计算严重依赖于特定的期权定价模型(如Black-Scholes)。
- 市场情绪的体现: 隐含波动率的高低通常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市场预期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时,隐含波动率会上升。
已实现波动率 (RV)和隐含波动率 (IV)总结对比
特征 | 已实现波动率 (RV) | 隐含波动率 (IV) |
---|---|---|
数据来源 | 历史资产价格(通常为高频数据) | 当前期权市场价格 |
时间导向 | 向后看(历史的) | 向前看(预期的) |
计算方法 | 直接的数学计算(平方和) | 反向求解期权定价模型 |
模型依赖 | 无模型假设 | 严重依赖期权定价模型 |
市场含义 | 过去价格的实际波动程度 | 市场对未来价格波动的预期 |
理解这两种波动率的计算方法和内在逻辑,对于投资者准确评估市场风险、捕捉交易机会以及构建稳健的投资组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汇率 (Exchange Rate)
也常被称为外汇汇率,指的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或价格。简单来说,就是您用一个国家的钱可以换到多少另一个国家的钱。
保证金水平 (Margin Level)
保证金水平是衡量您账户风险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它以百分比形式显示,告诉你当前的账户净值能够覆盖已用保证金的多少倍。
1)如何计算?
保证金水平(%)=账户净值/已用保证金×100%
- 账户净值 (Equity):这是您账户的实时价值,计算方法是:账户余额 + 浮动盈利 - 浮动亏损。它代表了如果您此刻将所有仓位平仓后,账户里实际剩下的钱。
- 已用保证金 (Used Margin):也称为“预付款”,是您为了维持现有全部仓位而被券商锁定(占用)的资金。每开一个新的仓位,已用保证金就会增加。
2)如何使用?
保证金水平就像是您账户的“血量条”。这个百分比越高,您的账户越安全;越低,则风险越大。您需要重点关注由券商设定的两个关键阈值:
- 追加保证金水平 (Margin Call Level):通常设定在100%左右。当您的保证金水平下降到这个水平时,券商会发出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这意味着您的账户净值已不足以支撑您现有的仓位,您将无法开设新的需要保证金的仓位。您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 强制平仓水平 (Stop Out / Liquidation Level):通常设定在20%到50%之间,各券商规定不同。当您的保证金水平暴跌至这个“死亡线”时,券商的系统会自动开始强制平仓。系统通常会从亏损最大的仓位开始逐一关闭,直到您的保证金水平恢复到强制平仓水平之上。这是为了保护券商免受损失,但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浮动亏损变成了实际亏损。
套利(类似于低买高卖)
套利 (Arbitrage) 是指在不同市场,利用同一资产或本质相同的资产之间存在的微小价格差异,通过“低买高卖”来赚取利润的交易行为。
其核心思想是,同一个东西,在两个地方卖的价格不一样,那么聪明的商人就会在便宜的地方买下它,立刻到贵的地方卖掉,赚取中间的差价。
金融套利最关键的特征是理论上的“无风险”。因为整个交易过程非常迅速(通常是同时或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交易者几乎不承担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利润在交易完成的那一刻就被锁定了。
1)怎么理解套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假设在东京的水果市场A,一公斤苹果卖500日元。而在几公里外的市场B,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相同的苹果卖550日元。
一个机敏的商人发现了这个机会,他会怎么做?
- 买入:立刻在市场A以500日元的价格大量买入苹果。
- 卖出:同时,他让在市场B的同伙以550日元的价格卖出这些苹果。
- 获利:忽略运输等成本,他每卖出一公斤苹果,就赚到了50日元(550 - 500)的无风险利润。
这个过程就是最简单的套利。
2)金融领域中的套利
在金融市场,这个“商品”就变成了股票、外汇、债券、期货等金融资产。由于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信息传递的微小延迟,同样的东西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或不同形式下可能出现短暂的价格不一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融套利类型:
- 跨市场套利 (最经典的套利)
- 情景:某家公司(比如索尼)的股票同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时差和汇率波动,可能在某一瞬间,换算成同一货币后,它在东京的价格是200美元,而在纽约是200.5美元。
- 操作:套利者会立即在东京买入股票,同时在纽约卖出,赚取每股0.5美元的差价。
- 期现套利
- 情景:期货市场上的黄金价格(比如3个月后交割的黄金合约)和现在的黄金现货价格之间有一个理论上的合理价差(主要由仓储费和无风险利率决定)。如果实际价差偏离了这个合理范围,机会就来了。
- 操作:如果期货价格过高,套利者会买入黄金现货,同时卖出黄金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价差收益。
- 三角套利 (外汇市场)
- 情景:利用三种货币之间的交叉汇率不一致来进行。例如,通过“美元 -> 日元 -> 欧元 -> 美元”的循环兑换,最终换回的美元比初始投入的要多。
- 操作:这需要极高的计算和执行速度,通过连续快速地在不同货币对之间进行买卖来获利。
3)套利的本质和市场意义
理解套利,需要明白它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
套利是市场的“清洁工”和“守护者”。
它的存在是基于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一价定律” (Law of One Price),即在高效市场中,任何相同的商品或资产都应该只有一个价格。
当价格出现偏差时,套利者就像嗅觉灵敏的猎犬,迅速发现并利用这些机会。他们的买卖行为会产生如下效果:
- 在价格便宜的市场买入,会推高当地价格。
- 在价格昂贵的市场卖出,会拉低当地价格。
这一推一拉之间,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就会被“抹平”,使市场恢复到平衡和高效的状态。因此,套利行为本身,恰恰是消灭套利机会的过程。
在当今由算法和高速计算机驱动的金融市场,纯粹的无风险套利机会稍纵即逝(可能只存在几毫秒),普通投资者很难捕捉。但理解套利的逻辑,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市场是如何运作和自我修正的。
自然年(CY)
- 固定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与公历一致。
- 适用于个人财务、部分企业(尤其是非上市公司)和大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申报。
财年(FY)
- 由企业或政府自行定义的12个月周期,可能与自然年不一致。
- 例如:
- 美国联邦政府财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FY2025指2024年10月1日-2025年9月30日)。
- 苹果公司财年:9月最后一个周六至次年9月最后一个周六。
- 中国上市公司:多数与自然年一致,但部分企业(如腾讯)采用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自然年(CY)和财年(FY)比较
场景 | 自然年(CY) | 财年(FY) |
---|---|---|
财务报告 | 中小企业、个人投资者常用 | 上市公司、跨国企业常用(需符合监管要求) |
税务申报 | 中国、德国等多数国家个人所得税 | 企业税务(如美国企业按FY报税) |
投资分析 | 简单对比年度数据 | 需注意企业财年差异(如零售业常避开年底旺季) |
股息发放 | 按自然年计算(如A股) | 按财年计算(如港股部分公司) |
分析与估值 (Doing Your Homework)
如何判断一项资产是“贵”还是“便宜”?
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
像侦探一样研究公司的“健康状况”——财务报表、行业前景、管理团队等,以发掘其内在价值。
- **市盈率 (P/E Ratio)**:
**股息收益率 (Dividend Yield)**:
市盈率 (P/E Ratio):
最常见的估值“尺子”,衡量收回成本需要多少年。但不能孤立使用,要结合行业和历史数据看。
- **市盈率的计算方法:**
- 市盈率(P/E)= 股票价格/ 每股收益(EPS)
- 或者:市盈率(P/E)= 公司总市值/ 公司年度净利润
TTM PE(向后看,基于已实现的业绩的PE)
- 也叫Trailing PE
- TTM PE 的全称是 Trailing Twelve Months Price-to-Earnings Ratio,即滚动市盈率或动态市盈率。
- 含义:它使用当前的股票价格,除以过去12个月(四个季度)的总每股收益(EPS)。这里的“滚动”意味着它总能反映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并剔除掉去年同期的旧数据。
- 计算公式:TTM PE=当前股价/过去12个月的每股收益之和
1Y PE(向前看,基于未来的预测的PE)
- 也叫Forward PE
- 1Y PE 的全称是 One-Year Forward Price-to-Earnings Ratio,即一年期预测市盈率。
- 含义:它使用当前的股票价格,除以市场分析师对公司未来12个月(或未来一个财年)的预测每股收益(EPS)。
- 计算公式:1Y PE=当前股价/未来12个月的预测每股收益
PEG Ratio
- PEG Ratio,全称为“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是一种在市盈率(P/E)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估值指标。
- 简单来说,它在衡量股价是否昂贵的同时,还考虑了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潜力。这解决了单独使用市盈盈率(P/E)时,无法有效评估成长型公司的难题。
- 计算方法:PEG Ratio=市盈率 (P/E Ratio)/每股收益年增长率 (EPS Growth Rate)
- 解读和使用PEG:PEG指标的核心思想是,一家公司的市盈率应该与其盈利增长率相匹配。
- PEG = 1:被认为是估值合理的标志。表明市场给予的估值(P/E)与其盈利增长能力相匹配。
- PEG < 1:通常被认为是股价可能被低估的信号。这意味着相对于其盈利增长,当前股价较为便宜。彼得·林奇寻找的理想股票,其PEG值甚至低于0.5。
- PEG > 1:通常被认为是股价可能被高估的信号。这表明当前股价已经超出了其盈利增长所能支撑的范围。
股息收益率 (Dividend Yield):
- 公司给股东发“红包”的比率。是获取现金流的重要指标。
EPS:
- 即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它表示公司在每一股普通股上所获得的利润或亏损,通常用于评估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投资价值。
- **意义:**EPS越高,说明公司每股能为股东创造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
- **计算公式:**EPS = (净利润- 优先股股利) / 股本总数。
- 作用:评估公司盈利能力、判断股票价值、比较不同公司
- EPS的局限性:
- EPS只反映了公司盈利的绝对数值,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负债情况,不能单独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 不同会计准则下计算的EPS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谨慎比较。
- EPS容易受到公司回购股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其他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市净率(P/B):
- 含义:市净率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 理解:市净率衡量的是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股价)相对于其净资产(账面价值)的溢价程度。
- 计算方法:市净率 (P/B)=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公司总市值/公司净资产
- 净资产(Net Assets),也称为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或账面价值(Book Value),是公司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剩余的部分。它代表了在最极端情况下,假如公司今天就清算(变卖所有资产并还清所有债务),股东们理论上能拿回来的钱。
- 使用方法:
- 判断估值高低
- P/B > 1:意味着市场给予的估值高于公司的账面价值。
- P/B = 1:意味着股价等于其账面价值。
- P/B < 1:意味着股价低于其账面价值,俗称“破净”。这可能是一个价值被低估的信号,但也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 寻找安全边际
- 市净率提供了一种底线思维。因为净资产是公司清算的价值底线(理论上),所以一个较低的P/B比率,尤其是低于1时,往往被价值投资者视为一个重要的安全边际指标。股神巴菲特的老师,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就非常偏爱寻找P/B远低于1的公司。
- 适用行业
- 重资产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地产、钢铁、化工等。
- 周期性行业:当行业处于低谷时,这些公司可能会亏损,导致市盈率(P/E)失效。但只要公司净资产保持稳定,市净率(P/B)就能提供一个有效的估值参考。
- 局限性
- 不适用于轻资产公司:对于科技、软件、医药研发或咨询服务类公司,其核心价值在于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技术、客户关系和人才团队。
- 会计标准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不同,对资产的计价方式也不同(如历史成本法 vs. 公允价值法),这会影响净资产的准确性。
- 资产质量问题:账面上的净资产不一定等于真实价值。
- 判断估值高低
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 (Technical Analysis):
通过分析价格图表(K线)和交易量来预测未来走势,更侧重于市场心理和短期博弈。
成交量
成交量:
- 成交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的意义必须结合股价的走势(上涨、下跌、盘整)来综合判断。孤立地看缩量和放量是没有意义的。
- 方法:量价结合、确认信号、相对概念
- 缩量:指的是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成交量显著减少,与前一段时间相比显得非常清淡。
- 核心要点:
- 量价结合:成交量是股价的“元气”,价格是“形态”。永远不要孤立地看成交量,一定要结合价格趋势一起分析。
- 确认信号:趋势的启动和反转通常需要放量来确认其有效性。而缩量则更多地用来判断趋势的强度和持续性。
- 相对概念:缩量是一个相对概念,需要和该股票近期的成交量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
- 核心要点:
缩量上涨 (量价背离) 📈 + 📉:
- 当股价持续上涨,但成交量反而逐步萎缩时,这是一个警惕信号。
- 含义:这通常意味着推动股价上涨的买方力量正在减弱,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这个更高的价位上追高买入。上涨的趋势可能只是惯性,缺乏坚实的支持。
- 潜在结果:上涨动力衰竭,股价很可能即将见顶回落或进入盘整。投资者应考虑减仓或做好离场的准备。
- 俗称:“量价背离”,是上涨趋势可能结束的前兆。
缩量下跌 📉 + 📉:
- 当股价持续下跌,但成交量也随之萎缩到极致时,这往往是一个积极信号。
- 含义:这表明卖方的抛售意愿已经非常低,想卖的人(恐慌盘)大多已经离场,卖压(供应)正在枯竭。市场下跌的动能即将耗尽。
- 潜在结果:股价可能接近底部区域,即将企稳反弹。激进的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但最好等待价格企稳并伴随“放量上涨”时再入场。
- 关键点:如果之后出现一根放量的大阳线,通常是趋势反转的确认信号。
缩量盘整 (横盘) - + 📉:
- 当股价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横盘),同时成交量持续萎缩时,这代表市场进入了休眠或观望期。
- 含义:多空双方力量达到暂时平衡,谁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新的催化剂(如财报、新闻、政策)来打破僵局。这个过程就像弹簧被压缩,正在为下一步的大动作积蓄能量。
- 潜在结果:这是趋势的“中继站”。盘整结束后,股价通常会选择一个方向(向上或向下)进行突破。
- 如何操作:最好的策略是保持耐心,等待市场选择方向。当股价放量向上突破盘整区间时,是买入的良机;反之,如果放量向下跌破,则应卖出或回避。
放量:
- “放量”指的是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成交量显著放大,远高于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水平。成交量代表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的投入度,因此,放量通常意味着市场分歧加大,多空双方交战激烈,有大量资金正在进出
- 核心要点:
- 位置决定一切:同样的放量,发生在上涨初期、高位和低位,其背后含义截然不同。位置是解读放量的灵魂。
- 趋势的确认器:放量是确认趋势突破的“金标准”。无论是向上突破阻力位,还是向下跌破支撑位,有成交量的确认,信号的可靠性会大大增强。
- 警惕假突破:有时会出现放量突破后很快跌回原位的“假突破”,这往往是引诱散户的陷阱,需要结合后续几天的走势来综合判断。
放量上涨 (量价齐升) 📈 + 📈
- 当股价上涨,同时成交量也同步放大时,这是一个非常健康和积极的信号。
- 含义:这表明有源源不断的买方资金正在积极入场,强力支撑股价的上涨。市场的看多意愿得到了真金白银的确认。
- 潜在结果:上涨趋势非常稳固,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或顺势加仓。
- 俗称:“量价齐升”或“量价配合”,是技术分析中最理想的上涨模式。
放量下跌 📉 + 📈
- 当股价下跌,成交量反而急剧放大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离场信号。
- 含义:这通常意味着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大量持股者不计成本地卖出股票,导致卖压沉重。下跌的趋势得到了成交量的确认。
- 潜在结果:下跌趋势大概率会延续,甚至会加速下跌。投资者应果断离场以规避风险。
- 关键点:尤其是在跌破重要支撑位(如前期低点、重要均线)时出现放量,止损要非常坚决。
高位放量 (天量见天价) ⛰️ + 📈
- 当股价已经经历了长期大幅上涨,处在历史高位区域时,突然放出巨额成交量(天量),但价格上涨乏力甚至滞涨,这是一个强烈的警惕信号。
- 含义:这往往不是新的买盘在追高,而是主力资金或早期获利者在出货!他们利用市场狂热的氛围,将手中的大量筹码派发给后知后觉的散户。巨大的换手意味着多空分歧达到顶点,趋势即将反转。
- 潜在结果:股价很可能已经见顶,即将转入下跌通道。
- 俗称:“天量见天价,地量见地价”中的前半句,是经典的见顶信号之一。
低位放量 (地量见地价) 谷 + 📈
- 当股价经历了长期大幅下跌,处在历史低位区域时,突然放出巨量,这通常是一个趋势可能反转的积极信号。
- 含义:此时的放量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后的恐慌盘被杀出(割肉离场);二是有先知先觉的抄底资金(新主力)认为价格已经足够便宜,开始大量吸筹,承接所有抛盘。这种充分的换手有助于市场构筑坚实的底部。
- 潜在结果:下跌动能衰竭,股价即将见底企稳。虽然未必马上大涨,但继续深跌的概率已经很小。
- 如何操作:可以将其视为左侧交易的信号,开始密切关注。如果之后股价不再创新低,并开始温和上涨,则是右侧入场的良机。
待分类
MA
布林带
RSI:
Demark指标
- (DeMark Indicators,简称TD指标)是由技术分析师汤姆·迪马克(Tom DeMark)开发的一套旨在识别市场趋势潜在转折点的技术分析工具,一般也叫神奇九转。与许多跟随趋势的指标(如移动平均线)不同,Demark指标是“反趋势”或“耗尽”指标,其主要目的是预测趋势的枯竭和价格的反转时机。
- 出现9,不一定下跌;可能出现13,或者下幅度下跌。
支撑位 (Support):
压力位 (Resistance):
情绪面分析
市场参与度:
- 关注的是市场的“热度”——有多少投资者(或资金)在进行交易。
市场宽度:
- 关注的是趋势的“质量”——有多少股票在真正参与当前的上涨或下跌。
- 使用:S5TW若处于历史极低位置,短期内股市有可能见底,参考:我的投资体系与实战总览
其他
阿尔法 (Alpha / α)
阿尔法衡量的是一项投资在扣除市场整体波动(即贝塔)所带来的收益后,所获得的超额回报。简单来说,阿尔法代表了投资经理或投资策略的主动管理能力,即超越市场基准的表现。
- 正阿尔法 (α > 0): 表示投资表现优于其贝塔所预测的回报,说明投资经理或策略创造了超额收益。
- 负阿尔法 (α < 0): 表示投资表现不及预期,跑输了市场。
- 零阿尔法 (α = 0): 表示投资表现与市场预期相符。
贝塔 (Beta / β)
贝塔衡量的是一项投资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或系统性风险。它表示当市场整体上涨或下跌1%时,该投资预计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 贝塔 = 1: 表示该投资的波动性与市场同步。
- 贝塔 > 1: 表示该投资的波动性大于市场,风险更高,在牛市中可能涨得更多,在熊市中也可能跌得更惨。
- 贝塔 < 1: 表示该投资的波动性小于市场,风险较低,走势相对平稳。
- 贝塔 = 0: 表示该投资与市场波动无关。
- 负贝塔: 表示该投资与市场走势相反。
阿尔法 (Alpha / α)和贝塔 (Beta / β)联系区别
在金融投资领域,阿尔法 (Alpha) 和 贝塔 (Beta) 是两个衡量投资表现和风险的重要指标。
简单来说,您可以这样理解:
- 贝塔 (Beta) 是“随大流”的收益,即承担市场风险所获得的市场回报。
- 阿尔法 (Alpha) 是“凭本事”赚的收益,即凭借主动管理能力所获得的超额回报。
一项投资(如基金或股票)的总回报,可以看作是这两部分收益的总和。
1)两者的核心联系:都源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阿尔法和贝塔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解释了一项投资的收益来源。这种关系在金融领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一项投资的预期回报应该等于:
预期回报=无风险利率+β×(市场平均回报−无风险利率)
这个公式计算出的就是 贝塔收益 (Beta Return),也就是你承担了相应市场风险后,理应获得的回报。
而阿尔法 (Alpha) 则是这项投资的实际回报与这个预期回报之间的差额:
α=实际回报−(无风险利率+β×(市场平均回报−无风险利率))
所以,联系在于:
- 共同构成总回报:一项投资的总回报可以被分解为阿尔法和贝塔两个部分。
- 贝塔是计算阿尔法的基础:我们必须先知道一项投资的贝塔风险有多大,才能计算出它理应获得多少回报,进而才能算出它是否取得了超额的阿尔法收益。
**2)两者的主要区别:**一个衡量风险,一个衡量超额收益
特性 | 贝塔 (Beta / β) | 阿尔法 (Alpha / α) |
---|---|---|
核心定义 | 衡量投资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性或系统性风险。 | 衡量投资剔除市场风险(贝塔)后,获得的超额回报。 |
衡量目标 | 风险 (Risk) | 业绩/技能 (Performance/Skill) |
收益来源 | 被动收益,来自市场水位的整体涨跌。 | 主动收益,来自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等主动管理能力。 |
代表含义 | β > 1: 波动比市场大,高风险高弹性。 β = 1: 波动与市场同步。 β < 1: 波动比市场小,低风险较稳定。 |
α > 0: 表现超越市场预期,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 α = 0: 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α < 0: 表现不及市场预期,跑输了。 |
投资策略 | 被动投资(如指数基金)的目标是获取市场的贝塔收益,通常其贝塔值接近1,阿尔法接近0。 | 主动投资(如许多主动管理型基金)的目标是获取正的阿尔法收益,战胜市场。 |
3)举个例子来理解:
假设:
- 今年股市大盘(市场)上涨了 10%。
- 无风险利率(如国债利息)为 2%。
- 您投资的某只基金A,它的贝塔系数为 1.2。
- 计算贝塔收益(预期回报):
- 根据CAPM模型,这只基金的预期回报应该是:2% + 1.2 × (10% - 2%) = 2% + 9.6% = 11.6%。
- 这就是说,考虑到它比市场波动性高20%(β=1.2),当市场上涨10%时,它理应上涨11.6%才算“合格”。
- 计算阿尔法收益(超额回报):
- 情况一:基金A今年实际最终上涨了 15%。
- 它的阿尔法 = 实际回报 - 预期回报 = 15% - 11.6% = +3.4%。
- 这+3.4%就是基金经理凭“真本事”为您赚到的超额收益。
- 情况二:基金A今年实际只上涨了 10%。
- 它的阿尔法 = 10% - 11.6% = 1.6%。
- 虽然基金也涨了10%,但因为它承担了比市场更高的风险(β=1.2),它的表现其实是不及格的,跑输了预期。
- 情况一:基金A今年实际最终上涨了 15%。
4)总结
总而言之,贝塔告诉我们一项投资承担了多少市场风险,而阿尔法则告诉我们,在承担了这些风险之后,它是否获得了额外的、超越市场本身的收益。对投资者来说,贝塔是选择风险水平的工具,而阿尔法是评判基金经理或投资策略优劣的关键。
宏观经济
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国际经济学中用于衡量不同国家货币实际购买力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一价定律”,即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经过汇率换算后应趋于一致。
购买力平价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反映其物价水平的比值,即同样一笔钱在不同国家应能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例如,若在中国一个汉堡售价10元人民币,在美国售价2美元,则根据PPP理论,1美元应等于5元人民币。
- 两种形式
- 绝对购买力平价:某一时点的汇率由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决定,公式为 S = P/P^* ( S 为汇率, P 和 P^* 分别为本国和外国物价指数)。
- 相对购买力平价:汇率的变动率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适用于分析长期汇率趋势。若绝对PPP成立,则相对PPP必然成立,反之则不一定。
投资策略与理念 (Your Action Plan)
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才能行稳致远。
价值投资 (Value Investing):
- “股神”巴菲特的策略。在市场打折时,买入那些被低估的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
成长投资 (Growth Investing):
- 寻找那些处于高速发展赛道、营收和利润飙升的“明日之星”。
分散投资 (Diversification):
- 投资界的金科玉律。将资金配置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资产中,以平滑风险。
定投 (Dollar-Cost Averaging):
- 定期定额买入,无需择时。这种“懒人”方法能有效摊平成本,尤其适合指数基金。
知识地图在手,如何开始寻宝?
- 多读多看: 开始关注财经新闻,尝试用今天学到的词汇去解读它们。
- 学以致用: 打开一个股票软件,找一家你熟悉的公司(比如苹果、腾讯),看看它的市值、市盈率是多少。
- 小额开始: 选择一只宽基指数基金ETF,尝试用“定投”的方式开启你的第一笔投资。
- 持续学习: 阅读投资经典书籍,关注值得信赖的投资人博客,不断升级你的认知。
写在最后
语言是思维的边界。当你掌握了投资的语言,你的投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广阔和清晰。这张地图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宝藏,需要你亲自在未来的投资旅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祝你,投资顺利,认知丰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